物理网博客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2013.12.31 23:34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 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中启迪美
学生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即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歌《小小的船》时作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观”中感受美
美感的起点来自感受。小学语文文本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最美的文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识,直观地感受美。
1、边读边想,呈现形态美。
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如《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2、示范美读,展示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学论》)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纯洁”、“活泼”、“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美读,向学生传达语言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的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获得朗读艺术美的享受。事实证明,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三、“品”中体悟美
所谓“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耐心“品”,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进而体悟文本中蕴涵的美。
1、比较中体悟人物形象美。
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局部的比较来开阔视野,理解文本中的美。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把众人的表现和哈尔威船长的行为作对比。众人是“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是“威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指挥大家逃生,面临轮船即将沉没之时,他仍屹立在舰桥上。”两相比较显示出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人物的心灵美在情境比较中得以丰满。
2、想象中体悟意境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景色美。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又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品读中体悟词句美。
在语文中实施美育,主要是在词语、句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可以说,如今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好词佳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中的语言。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表现阮恒的痛苦,用了“啜泣”、“呜咽”、“哭泣”三个程度不同的词语。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阮恒痛苦——更加痛苦——极为痛苦由浅入深的内心感受,体会到阮恒想到自己要死了感到害怕而哭泣,但为了救同伴的生命宁肯自己死去,表现了阮恒纯洁无私的高尚品格。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四、“创”中塑造美
“创”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从而塑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物理网(gaozhongwuli.com)
1、动手操作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浅显易懂,语言极为简练。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经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形象的再现文本,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创造美。如教学完《荷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描绘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学生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感受到荷花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填补空白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中存在着广大的未确定、未实现的领域,留有空白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如《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情景发挥了想象:爸爸在沉思,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边疆的生活,能否也扎根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建设者。爸爸微笑是因为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小白杨一样,在父辈(大白杨)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学生在想象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本中的人格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升发美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就是让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这就要教师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不断完善学校的“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体悟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在此的基础上,再创造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创造出美好的明天——新世纪的“伊甸园”。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