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女研究生的死亡与一所大学的声誉
2013.12.31 19:4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缢事件的后续,让人感觉颇有些“意外”。—名自称杨元元同学的网友在某网站上发帖,将矛头转向了杨元元的亲弟弟。据发帖人叙述,杨元元的弟弟在姐姐自杀后,从未去看过姐姐的尸首,也根本不知道姐姐的尸首在哪里。而他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唯—目的就是为了向上海海事大学索要安葬费,开口就是35万元。其弟索要这35万,其实是用来充当购房款。(《武汉晚报》12月15日)

>>贫困女研究生带母求学 求助学校未果自缢身亡

这一帖子掀起了新一轮的口水仗,支持帖子内容的寥寥无几,谩骂和鞭笞甚嚣尘上。很多人认为,这一帖子发布的目的,是要捍卫上海海事大学的声誉。

关于杨元元之死,学校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目前尚无定论。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学校并不客观,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贫穷也并不全面。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一个家庭里如果培养出了一个名校研究生和一个名校博士生,无论之前怎么贫寒,现在总算可以翻身了吧。但杨元元的家庭却是个“个例”,名校与高学历,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境况。其间,个人的能力问题是否也该反思一下?

一个武汉大学的名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形势并不是特别严峻的2002年开始就业,先后做过培训学校的老师,卖过保险,也做过小买卖,还有长达4年的未就业记录。杨元元这番“漂泊不定”的就业之旅,难道仅仅是因为贫穷吗?与同时代的很多年轻人相比,比她更贫穷的大有人在,她的落寞难道仅仅是社会的“错”?同情弱者是我们的天性,也是美德。但是综观杨元元一家所遭遇的困苦与挫折时,很大程度上,我们放大了社会的“错”而忽视了个人因素。

回到杨元元之死与学校责任的争论上来,我更愿意接受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的观点:若是社会层面的事情,不要落到学校的原因。个人的困难,应寻求“制度”层面的保障,而不是落在“特例”。杨元元的个案,让学校“为难”,而杨母的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由此发生的问题不能由校方担责。物理网

值得警惕的是,舆论持续在热炒杨元元之死与学校责任的大小。我担心这样的关注会不会起到负面作用,比如,以后学校在招收研究生时,会更多地去将学生的家庭状况等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将贫寒考生拒之门外?

在杨元元之死的问题上,无论如何,上海海事大学的声誉是受到了一定影响的。吊诡的是,在那则《关于“海事大学杨元元之死”之我见》的帖子后面,有网民爆料,这是学校方面组织的“枪手”在网络上展开的“反击”。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一所大学的声誉激烈博弈着,这更像是一副众生相,刻画着这个时代并不完美的脸谱。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