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西方节日为何这么受欢迎?
2013.12.31 19:36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刚进12月,圣诞商品便成为各大商场、超市的热卖产品。琳琅满目的圣诞树、圣诞老人等装饰物便把商场装点得节日气氛浓浓。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发展商机的同时也把代表西方文化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甚至愚人节等“洋节”带进中国人的生活,并渐渐“落地生根”。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30岁以下年轻人喜爱“洋节日”胜过传统节日。
“洋节”何以吸引中国人?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说,西方节日大举“进入”,一方面是强大的西方经济使他们的文化富于魅力;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把这些充满新鲜感的“舶来品”当作商机,捧为时尚。作为出售饰品和新年礼物的由头,圣诞节让餐馆、商店有利可图。商家一折腾,节日氛围就有了,节日就盛行起来。
另外,“洋节”盛行还有一个历史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淡化了民族民俗。随着人们生活富裕,需要用一个个节日掀起娱乐高潮,这时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贫乏”,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富于人情味的“洋节”进来了。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希望过节时放松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洋节”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
但是,过“洋节”不要遗忘传统节日。当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我们如何坚守“本色”?冯骥才认为,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要教育民众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本民族传统。
  冯骥才说,有一次在日本看樱花,路上遇到一位穿着和服赏花的日本女孩,她的脸上流露一种自豪感。可在我国一些人忘记了过节的传统,或者把那些传统视为“过时”。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人告诉一代人,长辈不说,年轻人不会了解,传承和发展就成了奢求。
冯骥才认为,“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出来。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物理网
节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文化。节日的入侵,说的严重些其实就是文化的入侵。对待外国文化,我们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具有积极意义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可以拿来,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的节日我们就要拒之门外。
洋节,我们可以喜欢,甚至可以享受,但绝对不可以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要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