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博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妈妈逼我去学琴”说起
2013.12.28 14:50

王尚老师微信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朋友的女儿七岁,钢琴却学了二年多。朋友说孩子每年学琴的支出都在万元以上,但朋友觉得很值,因为孩子的钢琴已考过二级。但是孩子的声音却并不与家长同步。一边是家长的津津乐道,一边孩子却说:“妈妈逼我去学琴,其实我并不愿意学。妈妈说钢琴要考过十级,我一年学一级,还要学八年,时间太长了!”我说,“你喜欢弹琴吗?”“不喜欢!一点也不喜欢!”

我很喜欢音乐,在我的印象里,学琴应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但小时候农村是没有钢琴,音乐课也只是老师教唱歌。后来考上师范,一个班只有一架脚踏风琴,练琴是要“抢”的,每天午饭都是打了饭端着往琴室跑,从零开始,终于也弹得曲调流畅。但是钢琴却始终没有摸过。现在条件好了,有琴可弹了,孩子却“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想,“逼我去学”是症结。

你想孩子幼儿时期,是喜欢唱歌跳舞的。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园里学过一首歌,一曲舞,回到家家长不说都会主动地唱、主动地跳,小小的玩具琴,弹得不亦乐乎,这说明孩子喜欢。孩子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弹就弹,完全凭得是兴趣,没有考级的压力,得到的是快乐。而现在,学钢琴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为了快乐,而是考级,也就是说这个弹琴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淘气的孩子总喜欢在花园里扔石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花园主人找到孩子们,要他们举行扔石头比赛,谁扔得远就奖十块钱,孩子们一听来劲,使劲地扔,结果得第一者拿到了钱。第二天孩子们又来参加比赛,这次主人说第一名只能得五块钱。五块钱也不少了,孩子们还是很卖力地扔。但随后的“奖金”越来越少,孩子们参加比赛的兴趣少了,渐渐走了一些孩子。直到第五天,主人说第一名只给五毛钱时,孩子们不屑地说:“就五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一哄而散,从此再没来过。
这个主人成功的把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把内在的玩的兴趣转变成对功利的外在兴趣。我们的很多家长就是这样消除了孩子的内在学习本能的。把事情弄明白是人类不可扼制的本能,孩子喜欢学习就如同孩子喜欢扔石头一样,没有目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乐趣,但家长为了自己的功利心,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的思维,强迫孩子行为,把孩子的学习注意力都吸引到外部,这就把孩子内在的自动学习的“发动机”关闭了。

小孩子愿意唱歌、弹琴,凭得是兴趣,而家长却非要他们去考级,还给他们定下宏伟大愿,要过十级,要当钢琴家,如果孩子自己的愿望当当然没问题,但这却只是家长的一项情愿,家长的这种单相思,把孩子从兴趣转到了功利,孩子们当然就不再乐意!

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发展孩子的智力,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背上功利的包袱,逼着孩子去学习!爱迪生的发明不是逼出来的,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创造出来的!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不论让孩子做什么,都不要逼,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自己愿意!

文章来自网络;由物理网博客整理发布。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王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