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 ,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
近日,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位老大爷站在身边的事件,被网友拍下并在网上公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同时,另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
有人认为,认为“90后没素质”,“现在一提到雷锋,孩子们就笑”……也有人认为“让座不是义务”,“孩子不让座本身并不是什么错误的行为”;有些孩子则认为“我每天学习太累了,如果站着,头都晕”,“书包很重,不想让座”……
笔者不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三道四,只想告诉大家一个本人亲历的案例:一次,笔者坐公交车,一对母子上来,孩子个头大约要有一米七的样子,看上去至少应该上中学了。上得车来,母亲举目四望,车上已坐得满满当当。我身边的一个系红领巾的小同学见状站了起来:“阿姨,请坐这里吧!”阿姨见有了座位,没向红领巾说“谢谢”而是转身对儿子说:“来,快坐下!”那个中学生模样的高个子竟然毫无谦让、面无表情地就坐在了红领巾让的座位上。而那红领巾同学的个子,最多只到这个中学生大哥的胳肢窝下。那位中学生当然也就成了我的“邻居”。我是个好事之人,心里有话憋不住。对“邻居”说:“大个子,让你妈坐吧!”听了我的话,“大个子”脸微微一红,刚想起,却被他妈一把按住。“阿姨”讪讪地对我笑笑:“别看他个子高,其实还末满十一岁,才上五年级呢,小着哪!”我哑然,转脸瞟了一眼让座的红领巾,不知是红领巾的反光,还是小同学腮上泛红,看起来,小同学的脸上有一种不自然的表情……
中国有句俗话,“不知者不为过。”我想,我们的孩子不是不让座,而是不知道让座。我们的家长对孩子如此的“关爱”, 总觉得孩子“没长大”,十一岁了还“小着哪!”孩子处处受着家长的宠爱,时时处于一种被“让座”状态。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本没有“让座”的概念,更不要说形成“让座”的习惯。即使有的孩子“知道”了“让座”,但在现实中,却把座让给了比他个子还高的大哥哥,他的脑中会如何想?下次,他还会让座吗?当然也许会有人说,你遇到的只是个个例吧?那每年大学新生开学,那壮观的亲友送生团就不是个例了!哪个大学新生入学,不都是前呼后拥,去年武汉“最牛”新生:竟有7个亲人护送,10箱行李随行。你能想象这样的孩子坐在公交车上会有“让座”的想法吗?
所以,我们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声讨 “这几个不让座”的孩子,也不是讨论他们的做法的对错如何,当务之急,是探寻他们“不让座”的根源。中国有句俗话,“不知者不为过”。不是我们的孩子道德素质差,而是我们根本就没给他们的头脑“填充道德素质”!道德素质不是天生与俱的,是要靠后天来培养的。“不让座”不能说和孩子无关,但最关键的是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特别是和家庭教育有关!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让座”,给孩子“让坐”的机会?
觉醒吧,我们的家长,如果你真爱孩子,就要让孩子“长大”!孩子“大了”,再坐车,就要让他站着,你坐下!
文章由高中物理网编辑组(blog.gaozhongwuli.com)张晓寒整理上传。
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王尚,可免费获取物理视频资料